航海技术学院关工委凝聚离退休老同志,成立“五老”大师工作室,以科普启航、校史领航、技艺护航、职业远航、校友返航为主线,传播航海文化、传扬典型事迹、传承大师匠心、传递航海精神、传颂爱校情怀,以“五航五传”模式将航海精神“传家宝”落实为立德树人“船家宝”。
一、科普“启航”,传播航海文化
借助国家航海科普教育基地,学院关工委依托“五老”大师工作室,融合老同志宝贵经验与鲜活案例,指导“爱上航海”科普社团,携手青年学生线上线下并举,科普海洋生态、航海历史及现代航海技术,展现航海文化的非凡魅力。引导社会向往海洋、经略航海,增强航海文化自信;同时以入学教育、船长讲坛及航海艺术节等活动,启动“探索海洋”文化之旅,点燃青年对海洋的憧憬。关工委年均开展科普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近百场、惠及2000余人。
“五老”是“活校史”,凝聚着办学理念和精神。为弘扬校史文化,学院关工委积极吸纳“五老”参与《校史》《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发展史》《校友口述史》等重要文献的编纂,将校史中的感人故事与典型事迹转化为生动教材、融入课程思政。学校创新实施“银龄计划”,特邀老船长、老校友等资深前辈,通过举办现场公开课、专题报告会等方式,分享他们的航海历程。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典型事迹,让学生深刻领悟办学初心和航海使命,激发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为新时代航海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二、技艺“竞航”,传承大师匠心
航海学院关工委依托“五老”大师工作室,聚焦技能技艺传承,由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首席教练赵邦良领衔,组织老教师、老专家开展系列技能培训,精心选拔并培养优秀的“种子选手”,全程指导青年参加各类技能训练项目,提供针对性的专业辅导与实战演练,着力打造一支具备精湛技能、坚韧作风与卓越团队精神的“卓越型”海员队伍;通过“师带徒”“老带新”的匠心传承,与一线能工巧匠共研技艺改良、共创技术革新,现场交流切磋航海技艺、水手工艺等绝技绝活,“项目化”推动航海教育教学改革,“实战化”推动航海技艺传承创新。工作室在技能竞赛中取得显著成就,指导青年师生获省级奖项37项、国家级奖项29项,“邦良大师工作室”指导的企业代表队6次荣获“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”冠军,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三、职业“远航”,传递航海精神
航海学院关工委老同志以深厚的爱校爱岗情怀,提炼形成“红色基因铸魂、绿色军营淬炼、蓝色使命引领”的航海职业教育理念,以“三色之光”照亮“三全育人”。他们通过担任教学督导、开展专题报告和参加学生活动形式,结合他们丰富的航海经历,生动传递航海精神,身体力行引导青年弘扬建校之初的“海辽精神”、坚持在校期间养成的“半军事化一日生活习惯”、树立为祖国航海事业贡献力量的“蓝色使命”。通过航海教育教学的“传帮带”,持续激发青年对航海事业的深厚情感共鸣。同时,老教师们还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,以老一代爱国奉献、吃苦耐劳的航海精神为指引,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,鼓励青年深入了解海洋事业的广阔前景,助力实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年均获取率、高质量就业率、校友在岗活跃度等关键办学指标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首位,当前航海专业毕业生的船员适任证书年均获取率达到80%。
四、校友“返航”,传颂爱校情怀
航海学院关工委深耕校友资源,搭建校企合作桥梁,定期举办校友分会、校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友产业发展论坛,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,共同探讨校友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路径。老同志们亲力亲为,邀请杰出校友以“我的母校和我”为主题返校分享校友和母校故事以及职业发展经历,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,遴选具有深厚母校情怀和丰富行业经验的校友担任班级企业班主任,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就业趋势。同时深入校友企业,开展访企拓岗,挖掘实习就业机会,为毕业生铺就高质量就业之路。老同志们积极鼓励校友以资金、设备、图书资料捐赠和奖助学金设立等方式回馈母校,携手推动航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,共同铸就学校航海教育的新辉煌。
(航海技术学院关工委)